鋰電世界 財政部等四部委近日聯合公布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名單,在公告中,再次明確提出了破除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的要求。業內人士表示,政策要求可能不會“立竿見影”,但京滬兩大新能源汽車推廣主力城市需要拿出姿態,能警示后續的地方保護行為。
2013年9月17日,財政部在公布的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明確指出,示范城市或區域推廣應用的車輛中外地品牌數量不得低于30%。明確提出,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采購外地品牌車輛。
一位對新能源汽車政策長期跟蹤的業內人士表示,京、滬市場比較敏感,針對新能源汽車設定了地方性的條件和產品目錄,為防其他地方紛紛效仿,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公平競爭,財政部等四部委在《通知》中重點指出了各地需破除地方保護。
財政部等四部委在已公布的《關于支持沈陽、長春等城市或區域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城市或區域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采購外地品牌新能源汽車,如設置地方性標準、地方性車型目錄等,對已經施行的應盡快整改。
上述人士也表示,破除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的要求,可能不會那么立竿見影,但京、滬等地會拿出一定的姿態,“放一兩個車型進去”,主要為了警示后續還希望搞一些地方小目錄的城市。
對目前全國主要城市已出臺的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相關的政策進行整理發現,針對外地品牌的新能源汽車所設置的障礙主要有:政策準入門檻、差異化待遇等。
地方的政策準入門檻
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地方政策準入門檻,指的是在國家推薦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目錄之下,地方政府還設定了一個地方性的產品目錄。
較典型的是北京市,去年底推出的《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管理辦法》中規定,能夠購買的新能源小客車是指列入《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目錄》中的純電驅動小客車。
市場此前對上述目錄的車型進行了各種推測,截止目前,盡管北京市已通報了第一批申購新能源小客車申購情況,其中個人有效申購名額為731個,單位有效申購名額為1040個,合計1771個,但上述目錄并未“公諸于世”。
另外,仔細閱讀《上海鼓勵私人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試點實施暫行辦法》發現,上海市場針對外地新能源汽車品牌也有相應的條件要求。
對符合上海規定的安全性、動力性、維護保障等有關條件的,上海將給予補助:對汽車生產企業,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補助3萬元/輛,純電動乘用車補助4萬元/輛。
重慶、呼和浩特等地也紛紛提出,采購和補貼的對象是符合當地政府認定的新能源汽車。
地方市場的差異化待遇
隨著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不斷的出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皆在紛紛的打造當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考慮到利于當地企業的發展,在引入外非本地企業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時,會制定一些差異化條款,比如優先購買本地新能源汽車等。
較典型的是沈陽市,針對出租車,其目前已比選的節能與新能源出租車品牌包括華晨、長安、奇瑞等公司的產品,將采取招標方式,擇優選購;針對公交車,其目前已比選的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品牌包括五洲龍、黃海、長春一汽等公司的產品,將采取招標的方式,擇優選購。
天津、河南等地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采購對象上也明確規定,在技術、服務等指標滿足采購需要的前提下,優先采購納入政府采購范圍的電動汽車。
當然,考慮到地理、氣候等因素,比如沈陽市等北方地區,可能面臨零下30℃以下的低溫環境,對于磷酸鐵鋰等鋰電池的低溫性能的要求較高,所以部分地區會選擇采購混合動力汽車為主,適度選購純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