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中國光伏產業可謂風雨飄搖。今年5月,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舉起了“雙反”大旗。美國商務部初裁對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產品征收不低于30%的懲罰性進口關稅,中國多數出口商都受到影響。
就在受到廣泛關注的中德之間光伏產品的反傾銷糾紛,在兩國總理領銜的高級別官員斡旋下“曙光初現”之時,僅過了一周,就傳來歐盟將對中國企業出口歐洲的太陽能電池及其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盡管立案調查到最后裁定將有15個月的時間,但這給中國光伏企業又繃上了一根弦。如果一旦歐盟裁定中國出口歐盟光伏產品存在傾銷并征收高額傾銷稅,必將對中國光伏產業帶來巨大損失和負面影響。
全球“洗牌”
作為太陽能直接應用的一種形式,光伏發電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世界光伏產業以31.2%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速發展。中國光伏產品的起步和國際基本同步,技術研發的快速推進引人關注。
2008年,硅料價格一路飆漲至400美元/公斤,眾多國內太陽能企業擁硅為王,硅電池成本一度居高不下。在當時情況下,只占晶硅1/100硅料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品,成本優勢明顯,被視為第一代晶硅產品的替代品。
隨后硅料價格大幅下跌,硅料價格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一路下滑,至今已跌落至20多美元/千克,薄膜已經不具備成本優勢,全球許多薄膜廠家陷入困境。由此,領先世界技術水平的二代非晶微晶高端薄膜產品,已失去高溫效應與價格等差異化優勢。一代晶硅組件價格從2008年每瓦4美元,降至目前每瓦0.6美元左右。二代薄膜組件也從原來每瓦1.5美元降至0.7美元,與一代多晶硅組件15%~16%的轉換效率比,近期難顯優勢。
受歐債危機深化、美國“雙反”影響,光伏行業特別是占有全球2/3產能的中國光伏產業,虧損巨大。與此同時,制造業巨虧和價格的驟降,使光伏電站的系統建設成本由2009年的每瓦24元降至今年的每瓦12元。隨著投資成本的下降,在國內外許多陽光好的地區,太陽能光伏發電與傳統的上網電價已逐漸接近。故有業內人士稱,光伏產業競爭殘酷,但前景光明;嚴冬雖然來臨,但春天卻已經臨近。
主動出擊尋求突破
面對市場變化,中國光伏企業主動出擊,積極調整戰略,尋求突破困境。
今年4月,基于光伏組件生產由高技術產業回歸一般加工業的認識,正泰集團果斷決策,明確了將正泰太陽能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清潔能源開發商”的定位,做出了將正泰太陽能進行資產整合及股權重組的決定。太陽能公司在集團公司指導下,成立工作小組,迅速行動,加快股權重組工作,按照“增資重組、調整薄膜、降本增效,轉型發展”的指導思想,調整了產業結構。
首先是調整薄膜技術裝備發展方向,剝離薄膜裝備資產,與上海高研院合作開發OLED技術及裝備。在杭州設立新能源研究所,研發建筑一體化光伏幕墻等特殊市場產品和HIT技術,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二是對現有一代600兆瓦晶硅電池產能,一代900兆瓦晶硅組件產能,回歸正常加工業3%~5%的凈利水平,通過股權設計,強化管理,降本增效,確保年投資回報率在20%左右;三是將正泰新能源公司轉型為光伏電站開發公司,發揮正泰集團資源優勢,與有關投資機構組建光伏電站投資基金,降低正泰集團公司資產負債率,通過電站開發公司上市等方式,體現投資價值,實現持續開發、投資、建設國內外光伏電站。
光伏電站逆勢增長
“我們在2010年4月份就開始準備過冬了。”正泰太陽能副總裁陸川介紹說,正泰太陽能當時就加大了電站的投入,在晶硅產能方面不再追加投入,這一步棋讓正泰太陽能避免了時下許多企業的虧損局面。“預計今年全年正泰太陽能會有2~3億元的盈利。”戰略調整后,正泰太陽能將薄膜電池制造轉為重點研發,把主要精力放在電站建設、運營和晶硅電池組件生產上,再結合正泰集團低、中、高壓電器產業鏈,形成光伏電器一體化的整體競爭優勢。
2011年,正泰太陽能自建電站的規模達到了190兆瓦,而今年預計規模將達到470兆瓦。“按照目前正泰的產能800兆瓦來算,我們自己的電站就基本能夠消化我們一半的產能。”陸川表示,因為有著正泰集團整個電氣產業鏈的配套優勢,自建電站就能夠購買自己公司的產品,相對于其他單純做太陽能的企業來說,要省10%,因此,這場危機對于正泰來說,反倒是有了一個拓展了自己的產品市場的機會。
在海外電站建設上,正泰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分別建設6兆瓦的光伏電站,在泰國建設5兆瓦光伏電站,在韓國建設6兆瓦光伏電站,在保加利亞建成48兆瓦電站。還在歐洲和非洲等地建設了光伏電站。
在東部浙江、上海等地區,正泰新能源公司累計投資建設95兆瓦裝機規模的大型屋頂光伏電站,如今部分電站已成功發電運營。其中南麂島1兆瓦項目,是國內最大的離網海島項目;長興開發區10兆瓦項目,在22個企業屋面安裝太陽能電站,是全國首批13家太陽能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
目前,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已由2008年最高位的每瓦27元,下降至每瓦4.5元左右。在投資成本下降的情況下,在全球許多陽光好的地區,光伏電價與傳統的上網電價隨之接近。這不但減少了光伏電站投資額,且加速推廣光伏發電在各領域的應用。
在去年完成200兆瓦基礎上,今年正泰新能源有望完成500兆瓦的開發建設任務,總投資達到50多億元。“十二五”末,計劃完成3~5吉瓦的光伏電站建設。
“由于需求大于生產,公司今年須外購五六十兆瓦。”正泰太陽能總裁仇展煒說,現在正泰太陽能50%晶硅產品,用于自身光伏電站建設;另外50%產品銷往歐美等地。“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開發21吉瓦光伏發電項目,至今已建成約3吉瓦,今后光伏市場開發空間比較大,這也是我們的信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