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隨著我國下游需求的不斷增大,正極材料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據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GBII)數據統計顯示,中國正極材料產量2011年中國正極材料產量占全球總產量71800噸的49.3%,達35400噸;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和磷酸鐵鋰及其它材料的產量分別是18150噸、8500噸、6150噸和2600噸。
2011年中國正極材料產量同比增長25.63%,我國已連續六年保持較高速度增長。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時戰火紛飛,硝煙四起,價格戰似乎不可避免地來臨了。作為鋰電池行業發展的戰略必需品,正極材料價格的波動對鋰電行業顯得尤為重要。
行業繁榮的背后
鋰電正極材料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新材料產業,被地方政府和眾多投資公司列為招商投資的重點項目,使得各種資金大規模涌入,大批正極材料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正極材料產能急劇增長,出現產能嚴重過剩和行業產品同質化現象。
在行業發展初期,客戶依賴度高,議價能力極弱。這種“行業繁榮”現象持續時間過久,導致部分企業完全忽視產品研發,在價格戰來臨之時,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就更缺乏資金用于新產品的開發,這將使得我國正極材料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越來越低甚至沒有競爭力。
價格戰更直接的后果是大大降低行業凈利潤率,全行業面臨洗牌時代。它及時的給我國過熱的正極材料行業打了一針“退燒劑”,有效抑制了資金的盲目投入和企業的盲目擴張;一部分技術“底子”不好、資金困難的企業必將被淘汰,讓那些擁有技術、成本管控能力到位的企業,將在這場危機中生存下來。而這些生存下來的企業就能夠抓住機會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提高自身的整體實力,為鋰電產業的復蘇做好充足準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場戰爭對我國正極材料的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
價格戰弊大于利
高工鋰電研究所(GBII)研究顯示,隨著產能過剩問題凸顯,鋰電材料行業整體利潤出現下滑,從2011年開始,投資規模開始降低,2012年還會進一步下降。而正極材料領域也出現“價格戰”等一些惡性競爭,有些公司已經把三元材料降到了成本價的邊緣。523型三元材料的價格由原來的15.5萬元/噸降到15萬元/噸;111型的三元材料由原來的16萬元/噸降到目前的15萬元/噸左右。
通過價格戰來獲取一些客戶,達致占據市場份額的目的,是殺雞取卵,引鴆止渴,以犧牲長久利益而換得了短期利益的行為。
湖北鹽光副總工孫偉麗在接受《高工鋰電》的采訪時表示,未來正極材料毛利率會因此降低至百分之十幾,這種水平的毛利率是非常不正常的。
新正鋰業孫玉城表示,今年的三元材料市場低于預期,其原因除了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今年鈷價格偏低,在價格上三元材料相對鈷酸鋰而言就明顯沒有優勢,這也導致了三元材料的競爭力偏低。
孫偉麗認為目前我國正極材料產能嚴重過剩,“價格戰”的出現不可避免,如果企業在保證適當的利潤下,通過提高自身成本控制水平降低產品價格,這種“價格戰”將有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并且,企業在惡性競爭下的產品品質令人擔憂,這將直接影響電池品質,為此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直接影響了再次銷售或回款,這種惡性循環的鏈條一旦形成,涉足廠家的風險抵抗能力將基本消失,一旦其中一環出現問題,整個鏈條就很可能斷裂。實際上正極材料產能過剩是相對于中低端產品,而高端產品卻是產能不足。
中小企業紛紛選擇避
讓在價格戰的硝煙中,中小企業如何生存?鹽光的孫偉麗明確表示:“我們不會參與價格戰,也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價格戰’本身存在很大的風險。”鹽光的生存之道就是獲取老客戶對自己的信任。比克和毅力作為鹽光的重要客戶,它們在采購鹽光的產品之前對鹽光的產品做過料件、理化,鹽光的產品均符合它們的標準,并且在生產線上使用無異常現象。客戶反映鹽光的產品一致性很好,各項指標都很穩定,所以要求鹽光一直供貨。對于像鹽光這樣的中小企業來說,抓住老客戶的訂單就等于是抓住了命脈。
孫玉城告訴《高工鋰電》記者,新正的三元材料價格在國內算是比較高的,新正鋰業不會去參與價格戰,而更愿意把精力研發技術和產品性能上面。目前新正的三元材料在性能上完全可以取代鈷酸鋰,所以即便高一些,也依然有一定的市場。當然,新正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開發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品,擴大三元材料的應用范圍,沒有利潤,研發經費自然就無從談起了。
一位電池廠家的采購商也證實,價格戰實際上是同質化產品之戰。采購如下幾種品類是不受價格戰制約的,一是高端產品;二是小批量產品群;三是差異化產品,沒有可比價格。
在記者采訪過的企業中,大多不約而同呼吁大家能夠理性競爭,一起打造一個健康的生態圈。把資源和能量都放在創造價值上。孫偉麗認為經過這次洗牌后,隨著市場需求和競爭的正常化,正極材料毛利率將回升到正常的水平,達到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