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產業,推廣的方式是以城市為主體。在88個城市中,北京市推廣數量名列前茅,政策完備性上同樣是全國標桿。第一電動網長期觀察北京和全國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和實效,特別地,我們與北京的車主、電動汽車愛好者、從業人員等深入互動,能夠了解他們的心聲,因此匯總了各方反饋的對北京新能源汽車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建議,供參考。
問題一:私人充電樁安裝難,公共基礎設施配套不健全
曾在官網、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上發起“有新能源小客車購買指標,為何不買電動汽車?”的調查。共有1224人通過上述三個渠道參與調查,絕大部分是擁有指標的人群。他們投出了2165票(本調查為多選),即多數人認為有兩個以上原因。對比調查結果可見,無法充電或充電不便利是阻礙購買電動車的最主要障礙,在諸多原因中占比25%。其他重要的原因是售價過高、續航里程過短,占比分別為21%和20%。
由此可見,充電難是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最大障礙。排第三的續航里程問題,如果能有足夠的充電設施,也可以緩解。充電難又可以總結為:私人充電樁安裝難,公共基礎設施配套不健全。
私人充電樁安裝難表現在:
1、物業不配合電動車主的安裝申請;
2、小區只允許地下停車位安裝充電樁,地上停車位不讓安裝充電樁。
3、小區沒有物業,都不知道找誰去問,居委會還是業主委員會蓋那個允許安裝充電樁的章太難了。
4、小區只有購買固定停車位才允許安裝充電樁,租賃的車位是不允許的。
5、小區就沒有固定停車位,都是隨便停的。
6、小區電容有限,夏天空調多了都停電沒有足夠電量給電動汽車充電。
7、小區不給安裝充電樁,只能“飛線”。
建議:
1、出臺政策和確實可行的懲罰措施,要求物業必須配合電動車主安裝充電樁。同時,給予物業一定的激勵措施,引導他們從抵制到配合。
2、在沒有固定停車位的小區,引導企業或者其他機構先安裝出一些充電樁,產權不歸個人,如有外來充電,充電收益可以服務于整個小區。
3、打造幾個明星小區作為電動汽車示范小區。
公共基礎設施配套不健全則包括數量不夠,標準不兼容,維護運營不善等問題。
截至2014年底,北京全市有新能源電動車約1萬輛。目前,公用充電樁已有1100個投入使用。車樁比近乎10比1。而各方專家的意見認為,車樁比應為1比1.5較為合適。充電樁的數量大大落后于電動汽車的數量,更不符合國務院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中提出的“適度超前”的原則。
建議:
1、對外宣傳、推廣充電基礎設施行業安裝、運營的政策,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充電基礎設施行業,要求電網公司配合擴容等銜接工作。
2、協調大型商超、商店、便利店安裝充電樁,在夜間解決電動汽車停車和充電問題。3、引導一些消費場所安裝充電樁,成為新能源車充電友好商戶。
充電標準不兼容的問題目前大量存在。比如很多江淮IEV5的車主發現,他們在很多快充電樁無法充電。在硬件上,這些充電樁都符合國標的充電接口,但在軟件特別是通信協議上存在差異是目前充不了電的最主要原因。
建議:
1、國家有關部門需要對充換電國標進一步細化以及優化,對國標中存在模糊性、爭議性的地方需要進一步進行明確,充換電國標設計的合理及完善才是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因素。
2、政府部門要起到裁判員的作用,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對即將投入商業化運營的公共充電樁進行標準上的監督,對公共充電樁進行通用性以及兼容性檢測,驗收合格后方可由運營商進行商業化運營,對一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設備,要責成相關企業、單位進行整改,甚至以后建立一個國家認證的充電設備目錄也是可以考慮的。
3、由政府主導建立一個城市級的電動汽車數據監控平臺,新進的電動汽車統一入城市網,車輛信息、入網、充電、故障等信息都能夠集成到一個信息管理平臺上,這能保障用戶信息的安全性,也可以實現電動汽車、充電樁群的智能化管理。車廠、充電設備商、充電運營商可以在這個平臺下暢通無阻地進行協作、交互。
4、支持充電樁數據共享運營平臺公司,讓車主可以便利地以APP等形式查找、預約充電。主管部門可以號召充電運營企業開放數據接口,實現夸企業、跨平臺的充電樁數據共享。
維護運營不善等則表現在:
1、公共充電點被租賃或出租公司占用,私人車主無法使用。
2、充電停車位被燃油車占用,電動車主無法停車充電。
3、充電設施遭人毀壞,無人或很遲才維修。
建議:如果租賃公司的車輛阻礙了公共充電站點的正常運行或擾亂了正常的充電秩序,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要查驗是否影響了公共利益;對政府支持的充電運營企業,對其運營維護的效果要有監督和懲戒措施。
問題二:一部分消費者呼吁也應支持插電式混合動力,進一步開放市場
在國家定義的新能源汽車范圍內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由于北京的地方政策,不能享受純電動汽車擁有的各種利好政策,包括新能源小客車指標購買,地方補貼,免限行政策。
此外,到目前為止,北京市有八個品牌14款車可選是全國各城市中車型最豐富的,但是相對燃油車而言仍較少。
建議:
1、承認插電式混動的新能源汽車身份,給予插電式混動一些支持。支持政策要弱于純電動汽車,并且要掛鉤車輛的電動出行里程,以避免大量車主利用其新能源汽車的身份,實際在開“電車”。
2、主管部門應該更多解釋和透明化備案制度,讓更多車型進入北京。同時,解除車企進入北京的制度性、流程性障礙。在車型要求上,繼續高標準嚴要求。
問題三:收取充電服務費是否合理
自6月1日起,北京將收取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充電服務費按充電電量收取,每千瓦時收費上限標準為當天北京92號汽油每升最高零售價的15%。此政策的出臺,引發一些網友的質疑。多數網友認為,電動汽車服務費與汽油價格掛鉤,不合理,這樣會使電動汽車使用成本的優勢降低。
車主們認為,買電動車本來就是一次性投入高,使用成本低。加收充電服務費,使用成本也低不了多少了,性價比的劣勢更加明顯。
建議:
1.幫助私家車主建設充電樁,靠自有充電設施作為充電主要途徑,必能緩解充電服務費的憂慮。
2.從政策本身來講,既然稱之為“服務費”,卻只規定了充電服務費的收取,未提及一點作為提供服務方應為充電車主提供的哪些服務,確實讓車主很難接受。主管部門應當同樣監督和要求充電運營汽車的服務標準和質量。
問題四:售后維修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雖然新能源車養護費用相對較低,但目前新能源車質保期及售后體系車企各自為戰,整車質保期、電池質保期、保養是否收費等概念,讓消費者有些摸不著頭腦,在售后體系及標準上,車企亟待完善各項標準。由于新能源車裝配的電池、充電樁安裝等由第三方提供,如果車主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可能需要車企、電池提供商、充電樁安裝公司共同解決,與汽油車相比,無疑增加了維修環節和時間成本。
建議:出臺相關方面的政策或標準,提供給消費者更便捷的服務,讓消費者的使用成本降到最低。引導電動汽車二手市場的培育和產生。強制企業對動力電池企業質保和回收。
問題五:政策落實的時間過長,效果不理想
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很多,很全,堪稱全國標桿。但是,政策落實仍顯緩慢,實效也不夠好。
比如,政府要求發改委等部門必須3月份出臺的純電動小客車免停車費,減免高速公路通行費的政策,至今未能出臺。《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規程》仍未披露,對充電設施的支持和補貼政策沒出臺。此外,關于督促物業管理機構配合充電基礎設施的政策,并未起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