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下游市場的需求拉動之下,上游材料的價格持續增長。數據顯示,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經從年初的4.2萬/噸上漲到6.6萬/噸,漲幅已超過50%。
尤其是10月份以來,下游新能源汽車年底沖量進一步拉動需求,導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近一個月內急漲,行業內已經有7萬元/噸以上的報價出現,單月每噸漲幅超過萬元。甚至已有國內企業開始限制出貨量。
據分析,考慮到下游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仍在高速增長,而電池級碳酸鋰的供給難以在短時間內大幅改善,價格的上漲趨勢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碳酸鋰供應緊缺和價格上漲的局面已經開始逐步向下游傳導。受此影響,材料及電芯企業的洗牌整合將加速。
作為重要上游資源的碳酸鋰價格直接影響鋰電原材料成本。根據測算,碳酸鋰約占電解質六氟磷酸鋰成本的30%,換算為電解液成本的15%;占正極鈷酸鋰和三元材料成本的10%-20%。按照正極材料和電解液占電芯成本的40%和10%計算,碳酸鋰約占電芯成本的6%-8%,占電池組成本的4%-6%。
根據安信證券此前推算,從價格上來看,碳酸鋰價格每上漲1萬元/噸,六氟磷酸鋰成本上升0.3萬元/噸,電解液成本上升0.0375萬元/噸,正極材料NCM成本上升0.4萬元/噸。
國內企業實現技術突破后,六氟磷酸鋰的產能迅速過剩,價格連續六年下滑,到2014年全球已經基本沒有新增產能。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從去年開始起步,今年已經實現同比三倍的增長,對原材料需求急劇增加。
目前六氟磷酸鋰的全球產能逐漸難以滿足需求,今年四季度供需缺口將會出現,并在明年持續發酵。由于六氟磷酸鋰剛性缺口的存在,加上電解液在鋰電池成本中占比相對較小,其成本的微小波動并不明顯,可以有效向下游傳導。
而正極在材料成本中占比較高,加上正極材料企業議價權有限,目前其成本的提升主要還是其內部消化。預計明年2季度會出現一輪漲價潮,具體的漲價幅度要看電池廠和材料廠的博弈情況。
天津斯特蘭副總經理李積剛向記者介紹,受到碳酸鋰持續漲價影響,其公司磷酸鐵鋰材料已經計劃從本月開始每噸漲價5000元,并要求支付現款。
上游碳酸鋰的供應緊缺和價格上漲可能會率先對中小材料廠產生較大壓力,尤其是電解液和正極材料行業可能會出現洗牌現象。
李積剛的判斷是,大的材料廠的采購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更有優勢,企業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洗牌之后,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低價競爭的減少和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由于碳酸鋰占鋰電池總成本的比例仍僅為5%左右,因此短期內的價格波動對于電池廠并沒有太大的影響,然而,如果價格繼續上漲,電池廠也將進加速洗牌。
“壓力最大的當屬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既要面臨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也要面對電芯價格要持續下降的壓力,此外還要面對國外企業的直接競爭。”GGII分析師高小兵提醒,多重壓力之下,國產動力電池企業只有在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環節加大管控力度,同時通過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來消化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保證價格上的競爭優勢。
碳酸鋰價格從年初的4.2萬/噸上漲到6.6萬/噸 漲幅已超過50%
2015-11-18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