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鋰電池產能過剩高品質鋰電池供不應求
2015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業跨時代、里程碑式,總之就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在這一年內,傳統造車企業、IT界、電商界、網游界等相關不相關企業都要插一腳電動汽車,到了2015年年底,中國莫名其妙的就超越美國成為新能源汽車全球第一大市場,真是喜大普奔。天朝的電池企業也紛紛以為,終于要迎來了人生巔峰。然而,真相總是那么傷人。
電動汽車的走紅,還有同樣備受關注就是核心部件動力電池。電動汽車爆紅得太快太意外,導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強烈,然而電池卻供應不上,電池短缺嚴重。
上海賣得最好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和榮威e550都遇到了“幸福的煩惱”。
上海某榮威品牌經銷商表示,“手上e550訂單已經積累了30多個,但因為動力電池等核心零部件供應的不足,廠家一直生產不出來車。”
比亞迪新能源車也正因電池的供應不足而遭遇訂單無法按時交付,比亞迪上海一經銷商表示,“現在訂車至少要等3個月。“
然而自相矛盾讓人忍俊不禁的是,廠家表示電池產能表足導致產能跟不上的同時,相反有統計數據顯示,早在2014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能過剩大概在40億~50億安時。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電池實驗室主任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表示,“我國有電池企業兩三千家,但市場真正需要的是‘大電池’,不是每家企業都具備做‘大電池’的實力。”
國內生產動力電池的企業不少,但生產的產品質量不高,產能也分散。很多電池企業只是借助資本力量一哄而上盲目擴張,以國家財政補貼為核心目標,“繁榮”的假象后面只是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而忽略電池產品性能和技術的提升。
國產低端鋰電池產能過剩,高品質、科技含量高的鋰電池又供不應求,以至于在世界礦資源價格暴跌情況下,鋰礦的資源卻價格暴漲,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