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動力電池出貨量從2014年的3.7GWh攀升至2015年的15.7GWh。而今年上半年出貨量繼續保持強勁增勢,1~6月動力電池出貨量達6.67GWh,占比達去年全年的42.5%,與去年上半年2.72GWh相比,同比增幅達1.45倍。(注釋:動力電池數據源于新能源汽車產量與其搭載的電池容量乘積。由于未考慮其他影響因素,總體實際產能會略高于此。電池出貨量計算公式:車型搭載電池容量*車型產量。)
上半年動力電池出貨量情況
上半年動力電池依舊延續去年分布,磷酸鐵鋰電池為主,三元鋰電為輔,其他包括錳酸鋰、鈦酸鋰、鎳氫電池、多元復合材料電池也有少量份額。其中,僅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達4.9GWh,占比74%;三元電池出貨量1.53GWh,占比23%;其他材料累計出貨量0.24GWh,占比僅5%。
從分車型看,上半年動力電池出貨量主要集中于新能源乘用車和客車,兩大領域基本保持平衡,搭載量分別為3.16GWh和3.22GWh,各占47%和48%;而純電動專用車領域,受制于上半年政策市場短期影響,產出凈增量相對較小,其動力電池搭載量僅0.29GWh,占比僅5%。較之2015年上半年數據,今年三個領域(乘用車、客車、專用車)動力電池出貨量呈現明顯增勢,增幅均超過1倍多。
作為電池領域的兩大主流材料電池: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在不同領域的搭載量較之去年全年數據也呈現較大變化。其中,尤以三元材料電池為例,今年上半年產出基本完全覆蓋于新能源乘用車車型上,達1.15GWh,而在新能源客車和專用車領域只有少量搭載,分別為38.55MWh和74.12MWh。而三元電池在2015年客車領域搭載量達1.19GWh,與專用車、乘用車動力電池搭載量保持小幅差距。
在磷酸鐵鋰電池方面,延續2015年全年趨勢,今年1~6月分布于新能源客車領域的電池搭載量占據主力,達2.98GWh,占比達61%,不過與去年全年相比,僅有其37.3%;其次,用于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動力電池逐步逼近2015年全年搭載量,達1.74GWh,占比35%,而在專用車領域動力電池搭載量還是以磷酸鐵鋰為主,達0.22GWh,而三元鋰電池僅0.074GWh。
根據上半年動力電池廠商出貨量數據看,目前排名靠前的廠商主要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深圳沃特瑪、萬向、力神、東莞創明、北京國能、中航鋰電、珠海銀隆等。10家廠商動力電池出貨量達5.37GWh,占比高達80.5%;其中排名前三的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三家廠商動力電池出貨量達3.72Gwh,占據55.8%市場份額。其中,自產自用的比亞迪基本全部為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達1.62GWh,達去年去年總量的一半。而排名第二位的寧德時代(CATL)電池出貨量為1.56GWh,產品主要以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為主,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占比達近80%,其產品主要供應于新能源客車領域,覆蓋車企包括宇通、眾中通、南京金龍、廈門金龍、北汽福田等,同時,其三元鋰電則主要應用于乘用車領域,包括吉利等。排名第三位的合肥國軒高科電池出貨量達0.55GWh,產品主要基本全部為磷酸鐵鋰電池,也有極少量為多元復合材料電池,其產品覆蓋乘用車、客車、專用車三大領域,其中主要供應車企有江淮、眾泰、中通、南京金龍、蘇州金龍、上汽商用車等。
三元電池成純電動乘用車用動力電池的絕對主流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選擇什么類型的動力電池、選擇哪家企業的動力電池,對于車企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在新能源乘用車、客車、物流車等各細分領域,由于車輛的用途等不同,對動力電池性能要求不同,因此不同領域對動力電池的選配標準也不盡相同。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各車企為自己的乘用車車型選擇了什么樣的動力電池呢?
在統計《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中的純電動乘用車共99款免征購置稅純電動乘用車中,有76款車型選用三元電池,占比77%;有11款車型選用磷酸鐵鋰電池,占比11%;有3款車型選用錳酸鋰電池,占比3%,還有9款車型選用其他類型動力電池或者未注明具體類型。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三元電池已成為純電動乘用車用動力電池的絕對主流。
在本次統計中,為新能源乘用車提供三元材料動力電池的企業有三十余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十余家三元電池企業中,只有十余家企業在前四批符合《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內,其余二十余家企業均尚未進入動力電池目錄。
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磷酸鐵鋰電池日漸式微,目前僅被少數純電動乘用車型所采用。在本次統計的99款免征車輛購置稅純電動乘用車中,采用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車企有:湖南江南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廣汽豐田、江蘇卡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
三元電池安全標準正在制定
在8月12日百人會夏季論壇暨電動汽車安全報告媒體交流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歐陽明高指出,電動汽車安全性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電池行業,這是最基礎、最核心的電池安全領域,需要進行嚴格的熱管理;二是充電行業,這是一個新興行業,有待進一步規范,無線充電將是未來方向;三是整車行業,由于電動汽車的安全驗證嚴格,整體質量較好,但企業仍需要關注高壓電機系統、碰撞測試以及防水防塵工藝。
不過由于客車企業車型過多,產品開發周期過短等因素,電動客車安全隱患更大,需要重點監管。當問及三元電池暫停使用有無放開時間表時,歐陽明高稱相關部門目前正在制定相關安全標準。
總結
資本市場的活躍、動力電池廠商生產基地的擴張都在跟隨市場需求變化,為滿足2020年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標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