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去年下半年碳酸鋰價格的“暴漲”令許多鋰電企業仍心有余悸。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雖逐漸回穩,但上游其他鋰電原材料(如銅箔、電解液溶劑等)紛紛開始漲價,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日,據當升科技、格林美、佳納能源、天力鋰能、湘潭電化等多家電池材料生產商了解到,正極材料的原料硫酸鈷、四氧化三鈷從今年9月份開始漲價,幅度在20%-50%。
硫酸鈷是三元前軀體材料,四氧化三鈷主要用于生產鈷酸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硫酸鈷市場報價在38500-40000元/噸,較10月份上漲1000元/噸左右,四氧化三鈷價格在145000-147000元/噸之間。
對于硫酸鈷及四氧化三鈷的接連漲價,鋰電行業人士十分關心的是,漲價原因是什么?時間會持續多久?對正極材料及電池廠商又會造成多大影響?
據了解,硫酸鈷、四氧化三鈷價格聯動,主要源自上游鈷價的推動。鈷價已經從7月4日的195000元/噸回升至220000元/噸,漲幅達到12.82%。
盡管近期鈷價上漲幅度不到20%,但是從歷史價格來看,鈷價從2014年至今已上漲一倍多。
根據鈷業巨頭華友鈷業的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公司鈷產品營收171503萬元,銷量16217噸,當年鈷價約在105755元/噸。2016年鈷價與2014年相比,上漲已超過一倍。
在廣東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營銷副經理賀必林看來,近期鈷價上漲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響:
1、上半年鈷價創歷史新低,目前價格上漲也是價值回歸;2、三四季度屬于傳統3C數碼需求旺季,特別是鈷酸鋰需求明顯,帶動原料價格上漲;3、剛果金政局對鈷資源產生影響,雖然說大選推到明年,但局勢并不穩定。
此外,從市場需求端看,在中國,77%的鈷用在電池領域,這個比例非常高;而從全球范圍來看,鈷的用量也有46%左右被用于電池行業,占據最大市場份額。
而國內2016年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趨勢是鼓勵長續航里程車型(R≥150m)的推廣,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動力源由磷酸鐵鋰電池向三元系電池轉型,對于三元材料的市場需求帶動明顯。
有業內人士計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汽油車全部被三元電動車替代,全世界范圍內,不說開采量,就用總儲量計算,也僅僅夠6年左右,中國的鈷儲量將僅能維持兩年左右。
綜合多方因素,本次四氧化三鈷、硫酸鈷等正極材料原材料價格上漲,受鈷供需趨緊帶動,將一直延續至2017年。
毫無疑問,原材料漲價將直接導致企業成本增加,而材料廠商與下游電池客戶交涉提價事宜仍處于僵持狀態,只能自己消化這波漲價潮。但也有材料商向高工鋰電網透露,正極材料中的鈷酸鋰價格已有些許上調。
不過,在新鄉天力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瑞看來,受今年國家的騙補調查、三元暫緩、電池目錄等政策調整影響,四氧化三鈷、硫酸鈷等原材料漲價并不會出現大幅波動,即使價格上調也屬于正常的市場供需變化。
當升科技總經理李建忠也認為,與碳酸鋰不同的是,此次四氧化三鈷、硫酸鈷等原材料的漲價屬于行業內的正常波動,只要不是人為的炒作,便不會有“瘋漲”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