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國際網訊,中材股份近期發布電池生產配件公告稱,公司之前隸屬公司中材鋰膜于2017年1月24日與大連橡膠塑料締結設備收購合同,據此大連橡膠塑料同意向中材鋰膜出售電池配件的設備,項目合同價值為人民幣3億歐元。
2017年4月11日星期二國家開展改革委工業司安排召開了轎車出資項目辦理工作會議,請求各地完善轎車出資項目辦理,制止核準新建傳統燃油轎車出產公司出資項目,嚴格控制現有轎車公司擴大傳統燃油轎車產能,這將意味著現有傳統燃油轎車出產公司的數量將只減不增。
對于此番國家發改委對轎車業產能“拉閘”的做法,有剖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轎車工業渙散,車企盈余才能良莠不齊,造成了無效產能過剩。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轎車領域,國內動力電池新增產能無窮或到達170GWh/年。但是根據我國新能源轎車開展規劃測算,這是我國2025年后的方針。無疑,伴隨著這些年動力電池擴大高潮,新能源轎車的產能過剩疑問也已日益迫近。
在我國轎車工業咨詢開展公司首席剖析師賈新光看來,目前國內轎車業準確的描繪應該是“無效產能過剩,有用產能缺乏”。對轎車行業產能擴大不該“一刀切”,可采納限制低水平重復建造,支撐有競賽潛力產品的戰略。
因為轎車工業集中度低、出資大、產出高、股動性強,對地方政府構成無窮吸引力。使得政府盲目上馬轎車項目變成引起轎車行業結構性對立的重要原因。
對此,2016年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提出“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轎車出產公司”,這意味著現有傳統燃油轎車出產公司的數量將只減不增。
近來,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司常年勇又透露,目前有關部分正在起草《對于完善轎車出資項目辦理的定見》,內容包括制止核準新建傳統燃油轎車出產公司出資項目,嚴格控制現有轎車公司擴大傳統燃油轎車產能,加強轎車產能監測、剖析和預警。
有專家以為,2016年前11個月,我國轎車產銷到達近2500萬輛,同比增加都超越14%。與此同時,轎車工業現已存在超越600萬輛的在建產能,產能過剩的預兆現已閃現,轎車工業最有可能納入新的去產能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