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訊 近期,據媒鋰電池生產配件體發表,截止現在,滬深兩市估計1203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2016年全年效果預告,其間預喜公司860家(包括預增、續盈、扭虧、略增),占比71%;預降公司265家,占比22%;不確定公司78家,占比7%。
縱觀新能源轎車工業,受國家方針推動要素的影響,從整車到基地零部件,各上市公司體現益發超卓。不難看出,2017年,伴隨新能源轎車工業化的持續推動,“大工業、大本錢”無疑將變成悉數作業的首要標簽。
依據計算,到2017年2月23日,122家發布2016年年報效果預告的公司中,依照預告凈獲利最大改變高低來看,近八成公司完成了凈獲利增加。其間,預告凈獲利最大增高低同比跨越100%的公司抵達48家;預告凈獲利上限超1億元的公司高達68家。印證了2016年在新能源轎車產銷打破50萬輛的大布景下,新能源轎車工業鏈尤其是鋰電池工業,一片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
但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跟著2017年新能源轎車補助的出臺,補助退坡帶給車企的壓力相同會使工業鏈上游的動力電池公司本錢壓力將激增。甚至有有關鋰電作業專家標明,有些電動乘用車整車廠2017年對于電池廠家的報價要求是要比2016年要下降35%-40%之多。2017年新能源轎車廠商為確保本身品牌的商場和獲利,必將嚴格控制配套的本錢,壓低動力電池廠商的報價。由此來看,本年鋰電池作業能否好景依在,筆者依然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