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網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一直被看作是解決動力電池回收和發展電化學儲能的一種“一舉兩得”的技術手段。但這種方式是否只是電動汽車行業的“一廂情愿”?
作為企業實際運營者,吳家貌的看法更為實際。他強調,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在技術性能方面的關注點不同,儲能系統和動力系統BMS所面對的系統復雜程度不同,特別是經過長期使用后,同廠家同批次電池都會出現一致性的下降,導致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更像是一個“偽命題”,而對于一致性不同的電池進行大量的篩檢工作,也會讓企業從經濟性方面考慮“望而卻步”。
在這方面,石定寰卻顯得更為樂觀。他認為只要在動力電池二次回收方面制訂相應標準,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完全可以實現。“哪些二次電池能用、哪些不能用,使用中要有什么注意事項,如何來管理……這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梯次利用就可以實現。”
吳少杰則認為,通過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電動汽車的龐大用戶,可以為儲能產業帶來其他附加價值,這些價值可能體現在大數據方面,也可能體現在綠色證書等方面,而這些都需要企業進一步的探索。
無論電化學儲能領域還有哪些難題尚在探索之中,都離不開創新,無論是基礎理論方面,還是商業模式方面。“無論是技術方面、經濟政策方面、應用系統方面,還是管理方面、商業模式方面,儲能和能源系統的結合,還都處在創新探索之中。”石定寰認為,處于創新發展中的儲能產業,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