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網訊,捷星新能源成立于2011年12月,是一家PACK廠商,是國內最早從事動力管理系統(BMS)研發的企業。捷星新能源除了已經掌握18650三元管理技術之外,還擁有主動均衡式等BMS技術、高安全性能的PACK技術、國內第一款18650插電式混合動力電池系統,以及完整的新能源汽車電機及其控制技術和整車控制系統的研發技術。
捷星新能源當前主要的市場在于商用車領域,據了解,松下中國電池工廠將獨家供應捷星新能源。這表明松下在中國的動力池業務將先從商用車切入,向乘用車領域滲透。
查閱公開資料得知,捷星新能源為中國多家主流品牌車廠提供基于18650電池的三電技術支持和產品配套。2015年捷星新能源在上海市純電動物流車領域的占有率接近90%,也成為南方某知名汽車企業全年最佳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最新消息,捷星新能源與松下已經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一起與車企洽談業務,對象鎖定主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以日本企業的文化,以及松下的合作路徑來看,松下選擇捷星新能源作為動力鋰電池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最大的考慮或在于捷星新能源掌握的一系列BMS、PACK安全等自有技術和已有的成熟客戶群。原因在于,雖然松下生產的高容量18650電池性能強悍(能量比超過其他電池30%)是行業翹楚,但是松下也非常清晰行業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安全性和市場。將優異產品性能與安全的管理系統結合,進入到一個大的市場,這是一個精準的戰略布局。
在中國再造一個特斯拉?
市場上,要成為中國版特斯拉的聲音不絕于耳,但真正與特斯拉崛起路徑相似的企業并不多。
捷星新能源與特斯拉的基礎有非常相似之處,掌握著自有的動力電池系統技術。同時,也將與海外的特斯拉遙相呼應,成為中國這個新能源汽車大市場下,松下動力電池的重要輸出陣地。但記者查閱了各方信息,捷星此前并沒有生產品牌轎車,主要還是做技術和解決方案等的輸出。
此外,據記者了解,松下關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不僅在于動力電池,其還有音響、空氣凈化器、電動空調等汽車電子相關業務。
而查閱資料可知,早在2015年1月份,松下就與捷星新能源合作過電動空調壓縮機項目。本次與捷星的電池工廠合作之后,松下的新能源汽車配套業務,包括E世代駕駛艙、汽車音響、車載空氣凈化器等勢必會借勢進駐中國。外資企業均十分看中的政府資源和企業文化契合度,后續的合作很大可能還是選擇捷星新能源?這對于后者來說,意義將大不一樣。
畢竟當前新能源造車浪潮正波濤洶涌,一家掌握了三電技術、電池制造以及汽車零配件等資源的企業很難不進入整車制造,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另一個特斯拉誕生在即?而這又將多大程度更強激活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