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網訊,日前,由福田汽車、IBM等6家中外企業組成的“可持續新能源國際聯盟”在北京成立。而這也是短短30天內,我國成立的第三個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聯盟。此前,由國資委和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的電動車聯盟先后揭牌。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與前兩個旨在實現技術共享的聯盟不同,“可持續新能源國際聯盟”是一個縱向的聯盟,在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上都只有一家企業參與其中。然而無論如何,“新能源汽車產業內的企業通過組建產業聯盟的途徑實現抱團發展,已經成為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界的一種共識?!?
縱向聯盟未來發展或受限
“國際聯盟”是國內首個打破地域局限的新能源汽車聯盟。若仔細研究該聯盟組成成員的“核心業務”會發現,與此前成立的兩個聯盟不同的是,“國際聯盟”屬于一種縱向整合式聯盟,相關成員企業的業務基本覆蓋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而且聯盟成員企業的業務范圍較少出現重疊。根據聯盟內部分工,就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出聯盟的這種結構模式,如福田汽車負責整車研發、中信國安盟固利負責提供鋰離子電池、大洋電機負責研發牽引電機和電機控制系統等。
前兩個聯盟成立的主要目標,一方面是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另一方面目標是“舉全國之力打造一個標準化的技術平臺”,“在技術標準、利益共享、資本層面等方面形成高于市場分工的合作關系”,中國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表示。
而“國際聯盟”成員之間則更多是一種業務合作關系。李勝茂表示,由于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相關環節上基本只有一家聯盟成員企業的業務能夠覆蓋到,所以各成員企業之間的技術借鑒性較差,聯盟內的企業實際上還是處在一種單打獨斗的狀態下,這種聯盟更像是企業間的一項業務聯合。而從更深層次的聯盟成員關系來看,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分析,此次成立的“國際聯盟”是以福田汽車為核心的,這也是限制該聯盟未來發揮更大作用的一個因素。一方面,福田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主營客車,而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以后,市場規模最大的肯定是轎車,所以福田汽車未來如不在新能源轎車領域取得突破,那么該聯盟發揮的作用將非常有限。另外,目前雖然福田汽車在北汽集團中保持了其業務的獨立性,但其隸屬北汽集團,所以該聯盟未來可能還將受到北汽集團相關戰略的影響。
“聯盟”并起的時代
“可持續新能源國際聯盟”的參與企業包括國內的福田汽車、大洋電機、中信國安盟固利,以及IBM、A ECO M及伊頓等三家外資企業。根據聯盟分工,福田汽車未來將負責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和生產,IBM負責智能電網的整合,中信國安盟固利負責提供鋰電池。
而在此前,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務院國資委分別牽頭成立的“T 10電動車聯盟”和“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也相繼成立,而北京、安徽等省市也都組建了各自的新能源產業聯盟。如今在被業界戲稱為“國家隊”、“地方隊”和“行業隊”的聯盟之外,又出現了打破地域疆界的“國際隊”。
“現在國內外相關企業已經有了統一認識,發展新能源汽車要走聯合的道路。”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這些聯盟的共同點是資源和成果共享”。其同時也指出,央企聯盟在行政和法律上的約束力更強,行業聯盟局限于車企之間的信息與技術交流,而國際聯盟更多的是以利益為核心,畢竟外國企業看重的是中國的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