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計劃,日本2020年將新能源轎車銷量占總銷量的份額進步到50%,2030年進步到70%;美國2020年電動轎車保有量將達100萬輛,而中國到2025 年新能源轎車銷量占總銷量的份額也將到達20%乃至更高……種種跡象表明,開展新能源轎車的方向現已清晰,而且遍及的腳步正在加快。
而毫無疑問,新能源轎車的遍及需求全產業鏈發力,尤其是作為其“心臟”的動力電池范疇的不斷打破。
能夠看到,這些年,伴隨著新能源轎車的快速增長,動力電池已然變成出資熱度極高的一個范疇。據第三方數據渠道的不完全統計,在曩昔一年半時間內,單是鋰電池出資項目就有66個,即使除去沒有發布出資額的7家,出資總額也已超越1433億元。
不僅如此,國內動力電池公司的數量也從2014年末的50家左右快速增加到2016年的150家。這些電池公司近兩年或出資建廠,或與整車廠謀協作,又或是廣鋪各類技能道路等,紛繁在新能源轎車商場迎來迸發之前搶占先機,欲在此范疇大干一番。事實上,在這些公司的推動之下,動力電池范疇近兩年確實獲得了必定的效果。
工業和信息化部配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泄漏:2016年末,中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現已到達220瓦時/公斤,報價低到1.5元/瓦時,與2002年比較,能量密度進步1.7倍,報價下降60%,現已建成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華夏四大電池產業的集聚區,變成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出產國,不少電池公司配備國產化水平超越70%,有的到達90%以上。
如此看來,動力電池范疇確實獲得了可喜的進步,可是假如思考到新能源轎車的遍及,僅靠現在的水平明顯仍是不行的。從瞿國春副司長的講話中咱們能夠看到,就動力電池而言,除了有必要作為基礎歸入思考的安全功能以外,還有別的兩大評判規范,一是成本,二是能量密度。能夠說,假如沒有處理好這兩大疑問,新能源轎車便難能遍及。
首要來當作本,或許更應該稱之為性價比。
去年末,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關于調整新能源轎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方針的告訴》,清晰新能源轎車補助將逐年退坡20%,直至2020年徹底停補。而因為動力電池占新能源整車制作成本大約30%~40%,要使新能源轎車更具報價優勢,構成滿足的商場競賽力,有必要降低動力電池成本,進步性價比。
正如瞿國春所說,動力電池報價正在逐年下降,可是,要到達如何的水平才能夠足以與傳統燃油車競賽呢?中國電動轎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明,依照內燃機動力系統與新的電池動力系統等價的方法來核算,電池成本大約需求到達100美元/千瓦時的水平才具有競賽力,無需政府財政補助,完結完全商場化。
星恒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笑近來在采訪中亦表明,無論是動力電池公司仍是車企,都必定要提早思考在沒有補助后如安在商場中安身,而進步歸納性價比則是繞不開的一個課題。依照該公司計劃,以其現有的技能水平,通過平穩的開展,現已能夠確保在2020年將動力電池包報價降到1元/Wh。接下來,其將持續加大技能研制以及出產及制作體系的優化,方針在2020年將相應成本降低到0.8元/Wh,乃至是0.6元/Wh。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盡管在降低成本方面,業界大多將要點放在原材料的挑選上,而不可否認,要進步電池的歸納性價比本來還有賴于供應鏈建造、出產模式優化、技術道路挑選、設備選型以及廠房安置和場地使用等各個方面,需求電池公司對全部出產制作進程進行歸納考量。而從這一層面來看,動力電池公司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再來說說比能量。某種程度上,咱們能夠稱之為續航路程。
假如說新能源轎車現在依然存在著的制約其開展的瓶頸,續航路程必定是其一。
現在來看,關于續航路程,大多車企表明將在2020年左右獲得打破。特斯拉轎車CEO埃隆·馬斯克也曾揭露表明,轎車行進路程每年能夠進步約5%到10%,這意味著,理論上特斯拉2020年最大續航路程將到達750英里(1207公里)。
當然,假如到2020年,全部職業的水平能夠與特斯拉的這一預期相等,確實對新能源轎車的遍及極為有利,可是明顯,業界對此依然存疑,也明顯不贊同將 所有雞蛋放在這一個籃子里。換句話說,關于新能源轎車的遍及,動力電池續航路程的進步很主要,卻也并非僅有發力點,它還與方針支撐、充電基礎設施建造等許多要素有關。
以充電樁為例,《電動轎車充電基礎設施開展攻略(2015-2020年)》提出:要優先建造公交、租借及環衛與物流等公共效勞范疇充電基礎設施,到2020年,新增超越430萬個用戶專用充電樁,50萬個渙散式公共充電樁。而到2016年年末,中國國內公共充電樁建成數量為14.1萬個,從現在完結的狀況來看,間隔方針還有很大間隔。
毫無疑問,當充電樁網絡得到進一步優化及其數量不斷增加,用戶的續航路程焦慮是能夠得到必定的緩解的。對此,馮笑更是拋出了一個斗膽的設想:“假設將來充電設施上升為現在加油站數量的幾百倍乃至幾千倍,電動車續航路程或許只需200公里就滿足了。”不得不說,這不無也許。
而回到動力電池公司層面,當性價比、續航路程,亦或是充電基礎設施的請求日趨嚴格,想必也是“有人歡欣有人憂”。
據了解,在曩昔兩年新增的100多家公司中,魚龍混雜。這其中,不排除有樸實借方針及本錢之風,卻沒有滿足的經歷堆集和厚實的根基的公司。而當方針監管趨嚴、商場回歸理性之時,他們將不得不退出這一商場,真實留下的仍是那些穩扎基本功的公司。
假如說基本功的厚實與否決議著公司能否留在動力電池范疇,那么戰略規劃則決議著其能夠走多遠。
馮笑表明,通常狀況下,公司的規劃能夠簡單總結為:吃著碗里的,做著鍋里的,看著田里的。而何為碗里、鍋里與田里公司應首要想好想透。就星恒而言,所謂“碗里的”指的是物流車范疇,關于這一商場要“吃透”。而“鍋里的”指的則是乘用車范疇,就在本年5月,星恒電源超級錳酸鋰乘用車批量上市,正式在新的商場承受查驗。至于“田里的”,本來即是將來的需求及商場趨勢,對此公司要做到提早觀察。
總而言之,新能源轎車的遍及需求各方的協同推動,尤其是動力電池公司,更需變各自為戰為合力共贏,一起將新能源轎車商場這塊“大蛋糕”做的更大。也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夠分得更多羹。
新能源車普及步伐加快 動力電池何以助跑
2017-07-17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