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作為動力電池工業的兩大陣營,三元鋰電和磷酸鐵鋰在功能上可謂各有千秋。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但穩定性、安全性較差;而磷酸鐵鋰的技能較為老練,安全功能相對杰出,但能量密度卻比較低。
但是,資料是評判安全的唯一規范嗎?對此,多位職業人士是這樣說的。
安滿是電動客車底線
跟著動力鋰電池的快速展開,新能源轎車工業化顯著加速。而作為近些年動力電池范疇的新興力量,三元鋰電池憑借較高的能量密度,逐步取得商場的青睞。現在,多數電池制造廠商均將主營產品轉為三元鋰電池,一起,轎車企業為了行進旗下新能源車型的續駛才干,也紛繁將三元資料作為動力電池的首選。對此,有相關安排猜測,2016年將是三元鋰電池高速展開的一年。
不過,工信部的一項關于“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轎車推行應用引薦車型目錄”的決議,卻給工業展開的“熾熱”帶來一些“鎮定”。此前,一位從事動力電池研討的專家對媒體表明,在快速投產上量之后,新能源轎車動力電池現已到了危險迸發的臨界點。對此,我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也坦言,因為動力電池的問題,本年新能源轎車的事端概率將不斷上升。
據相關數據計算,從2011年至今,國內發生了至少22起新能源轎車火災事端,而這其間,因為動力電池溫度過高而引發起火的占比較大。因而,業界不得不從頭審視工業的展開進程,并對動力電池所帶來的安全隱患進行評價。早在上一年8月份,工信部下發了《關于展開節能與新能源轎車推行應用安全隱患排查辦理作業的通知》,旨在進一步消除新能源客車的安全隱患。
明顯,比較乘用車,電動客車的安全功能更值得注重。我國電動轎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曾表明,“電動客車需求搭載更多的乘客,自身也需求更多數量的電池,所以安全性是其首要考慮的問題。”他以為,已然安全成為電動客車的底線,那么在挑選動力電池的類型之前,就要把后患徹底考慮進去。
三元鋰安全性仍待考證
此前,我國轎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對媒體表明,“三元資料的電池在國內還歸于起步階段,且搭載三元鋰電池的電動客車,在安全性方面的驗證尚不充沛。”她還彌補道,安滿是純電動客車的首要確保,其間動力電池的挑選不應受工業的技能道路所決議。因而,許艷華主張,“在安全測試規范沒有健全之時,應暫停受理三元鋰電池電動客車免購置稅的申報。”
對此,寧德年代新能源商場總監楊琦表明必定,“比較磷酸鐵鋰電池,國內三元鋰電池的技能研制還不老練。”楊琦向《新能源轎車新聞》記者表明,我國新能源商用車范疇的技能規范、體系還沒有成型,展開進程也比較短,若在此刻急于推行三元鋰電池在電動可客車上的應用,可能會呈現安全方面的遺漏。
他通知記者,三元鋰電池的作業溫度上升至200℃左右時,內部的電解液就會分化,還會開釋氧氣,一旦焚燒,有可能呈現爆破的現象;而磷酸鐵鋰則需求溫度到達近700℃,才會呈現電解質分化的現象,并且需求吸收外界的氧氣才干焚燒。由此看來,“二者在呈現事端時,焚燒的強烈程度不同。”楊琦彌補說,在更廣泛地應用在商用車之前,必定要對三元鋰電池的“脾性”進行深入研討。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配備司司長張相木也表明,工信部將安排展開對三元鋰電池客車進行安全危險評價。“在評價完結前,將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轎車推行應用引薦車型目錄。”他說。
安全性不能僅由資料判別
確實,從資料的特性來看,三元鋰電池的安全功能尚不如磷酸鐵鋰。關于這一觀念,微宏動力商場與戰略總監宋寒表明認同。不過,他還著重,“電池安全評判是一個體系概念。”宋寒以為,除了資料自身,在電芯的安全操控、電池組的體系辦理以及與整車的匹配程度,均能行進三元鋰電池的安全功能。對此,廈門金龍轎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廉小強也表明認可,稱電池內部的操控體系和電池組的一致性,相同也是影響安全性的關鍵因素。因而,“不能僅由電芯的資料去評判電池的安全性。”他說。
實踐上,現在三元資料在動力電池上的應用首要體現在電池的正極,而關于一整套動力電池體系來講,除了電解液、隔閡等資料自身,還需求電池辦理體系來確保動力電池安全地完結充放電作業。此前,曾有專家表明,由電池資料引發的安全問題,僅占有新能源轎車所面對問題的10%,而由電池辦理體系而導致的安全隱患卻高達40%。“在整個鋰離子電池中,電池辦理體系是最單薄的環節,也是安全失效的首要原因。”浙江超威創元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延先以為,如果不是電池體系短板的問題,不管運用哪種正極資料,都應該給與支撐。
由此來看,僅就電池資料而言,磷酸鐵鋰或許三元資料的挑選,關于整車安全性方面的影響并不嚴重。當記者問到如何進一步提升新能源客車的安全功能時,廉小強說:“除了運用一致性較好的動力電池,以及確保電池與轎車組成的動力體系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外,還要對新能源客車的運用狀況進行監控。”
工業展開應多道路并存
縱觀國際商場,動力電池的技能道路并沒有清晰的傾向性,工業中既有LG、松劣等電池企業主推三元鋰電池,也有比亞迪以及美國A123據守磷酸鐵鋰電池。“從原資料來看,三元鋰電池所需求的鈷元素歸于稀缺資源,產能有限,磷酸鐵鋰的原資料卻儲量豐厚,能夠支撐電動轎車的大規模生產。”楊琦以為,未來可能會呈現兩種技能道路共同展開的狀況。對此,孫延先也表明附和,“不要局限于某種資料,鋰電池的研制應多條技能道路并行,才是未來動力電池工業的展開趨勢。”
其實,新能源轎車展開至今,除了純電動轎車之外,還有多種能源驅動的方法。“不僅是三元鋰電池在迅速展開,氫燃料電池的技能正在行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能也在逐步普及。”科技部電動轎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表明,這些技能都有可能主導新能源轎車的工業展開。至于未來動力電池的展開道路會朝哪個方向行進,仍是要根據實踐技能狀況,以及商場價格決議。
盡管工信部關于“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轎車推行應用引薦車型目錄”的決議現已施行,但畢竟僅僅暫時性的。未來是否“解禁”,現在也不行獲知。不過,這項辦法倒是給動力電池的展開敲響了警鐘,未來不管挑選何種技能道路,都要注重動力電池在運用中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而關于電池自身,不管電極資料,仍是電池辦理體系,或許與轎車動力體系的匹配,都是確保電動轎車安全行進的重要一環。信任,在技能走向老練、安全規范得以完善之時,三元鋰電池定將回到新能源客車商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