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大鋰電池出產制作基地和第二大鋰離子電池出產國和出口國,我國對隔閡的需求日益添加。賽迪參謀出資事業部總經理吳輝以為,2014年以來,跟著國內隔閡企業技能的不斷打破,隔閡的國產化成為整個鋰電工業的重要趨勢,但實際情況是國產隔閡根本依托價格戰占有低端商場,國產低端隔閡產能嚴峻過剩。
職業數據顯現,2013年,我國國內隔閡的商場容量為5.38億平方米,同比增加40.40%,商場規劃到達50.32億元,同比增加20.52%。但由于隔閡具有較高的技能壁壘,導致國內隔閡商場大部分需求進口,尤其是高端隔閡根本依托進口。因而,僅從國產隔閡的產值來看,2013年國產隔閡的產值僅為2.96億平方米,產值約為國內隔閡商場容量的50%左右。
隔閡也是鋰離子電池中技能含量及附加值較高的資料,其本錢占電池的20%-25%,現在日本及美國企業運用技能壁壘構成寡頭獨占商場,業界前四大企業獨占了約75%的商場份額。
“就2014年-2015年的商場發展趨勢來看,在動力電池需求不斷擴展的實際情況下,隔閡的商場發展也將快速上量,我國從單一的重視數量、走價格戰的低端道路,現在逐步向高端跨進。”我國塑料加工職業協會副秘書長孫冬泉分析。
9月初,工信部揭露尋求對《鋰離子電池職業標準條件》的定見,尋求定見稿稱,要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展產能、技能水平低的鋰離子電池職業項目。企業應滿意以下規劃要求:電池年產能不低于1億瓦時;正極資料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負極資料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隔閡年產能不低于2000萬平方米;電解液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電解質產能不低于500噸。
我國電池工業協會秘書長劉家新以為,這一定見的出臺,表明我國政府從商場準入的視點,來提高整個鋰電池制作職業的水平,促進整個職業的工業集中度的提高。
真理研討首席分析師墨柯在論壇上分析指出,在鋰離子電池四大要害資料中,隔閡資料是現在僅有一個沒有徹底完成進口代替的,在消費類小型鋰離子電池范疇如此,在技能含量更高的汽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范疇就更是如此。
在此布景下,武漢惠強新能源資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惠強”)自主研制隔閡項目,以推動國內隔閡尤其是高端隔閡國產化的進程,從而有用的下降動力電池的本錢。
武漢惠強年產1億平方米鋰電隔閡出產線(一期5000萬㎡)投產。據介紹,這是繼2010年10月在河南省樹立第一條年產1000萬㎡干法出產線之后,在武漢出資的又一重大項目。武漢惠強新能源一期出資5億元,擁有13萬㎡現代化廠房及2萬㎡的研制中心,首要出產線悉數選用國外進口設備,年出產高級隔閡5000萬㎡。
武漢惠強董事長王紅兵介紹,惠強集團在武漢黃陂設立的隔閡項目是惠強集團由傳統的塑料包裝向環保新資料轉型的重大布局。
“這不只填補了湖北省鋰離子電池隔閡工業及高端隔閡空白,還打破了國外巨子獨占,扭轉了下游鋰電企業在運用高級隔閡上‘不能依照用戶需求出產’的被迫,更好的確保電池質量。我們將用三至五年時刻到達年銷量額20億元以上的工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