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某地一家可再生資源回收站里,散發著一股廢品特有的刺激味。老板張林(化名)與幾名青壯員工光著膀子,正吃力地把一些剛剛收回來的廢品往貨車上搬。這些廢品中,包括從老一代低速四輪電動車上卸下的鉛酸蓄電池(下稱“鉛蓄電池”)。
在車用動力電池王國里,因為儲能相對較少、富含鉛和硫酸等有害物質,鉛蓄電池并不是未來發展方向,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車,更多以鎳鎘電池、鋰離子動力蓄電池(下稱“鋰電池”)、鎳氫電池作為驅動力。
但這并不意味著應當放松對鉛蓄電池乃至更多動力電池處理不當,進而可能引發環境污染,并危害人體健康的警惕,尤其在它的產業鏈最后一環——回收環節。鉛蓄電池如此,如今新能源所用鋰電池同樣如此。
以鉛蓄電池為例,由于早于鋰電池、鎳氫電池等污染相對較少的車用動力電池發展,在低速四輪電動車、電瓶三輪車等老一代電動車領域,也被業內稱為“第一代動力電池”。它曾被廣泛應用,到如今,每年僅產生的廢棄鉛蓄電池,就高達數百萬噸。
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更新換代,被淘汰的鉛蓄電池首先迎來報廢小高峰。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1℃記者表示,后端市場是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中污染最重、亂象最多的環節,違規拆解動力電池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更不能忽視的是它對人體健康的可能威脅——鉛蓄電池廢液中的含鉛化合物與酸液悄悄滲入土壤和水源,由于不知情,也無任何防備措施,一旦人體與被污染的土壤和水源發生接觸,它就可能產生比如“鉛中毒”這樣的更嚴重后果。
“鉛中毒”的危害并不是新鮮事。它對人身體的影響在于會引發新陳代謝、生殖及神經方面的疾病,人體鉛含量一旦超標,就會導致智力下降,還易誘發兒童惡性腫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早在2013年,第一財經1℃記者調查南方某地兒童血鉛污染事件時,時任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科主任醫師的郝鳳桐即對記者明確表示,鉛中毒對兒童心理、智力和行為發育損傷具有不可逆性。
也是如此,更早之前的2011年,環保部即在當時公布的《關于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提及,近期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引發的鉛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嚴重威脅群眾健康,并要求“加強鉛蓄電池[包括鉛蓄電池加工(含電極板)、組裝、回收]及再生鉛行業的污染防治工作,保護群眾身體健康”。
上述通知公布六年之后的今天,鉛蓄電池的回收和處理又有何變化?帶著這樣的疑問,本著全方位摸底動力電池回收現狀,1℃記者首先從回收需求最為迫切的鉛蓄電池市場切入調查,并期望可以拋磚引玉,求解當下及未來,包括但不限于鉛蓄電池在內的各種動力電池回收安全之道。
以目前1℃記者的調查來看,鉛蓄電池回收無害化處理仍不容樂觀。
類似于張林這樣的非正規回收站對鉛蓄電池簡單粗暴的處理——將電池中的硫酸溶液通過廁所排入下水道并非個案,而在記者梳理的各種司法案件卷宗中,違規拆解鉛蓄電池更不是新鮮事。另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所有需要報廢的電動車鉛蓄電池中,最多有三成進入正規的電池回收企業。
收廢站見聞:電池溶液直接倒進廁所
在南方某地,一些廢品收購者正坐在三輪車上等待著從小區中清理出的舊物。有時候,他們會收到一些電動汽車的鉛蓄電池,并將它們賣到附近的回收站。在一位廢品收購者的指引下,1℃記者很快就在當地找到了幾家回收站。
張林的回收站便是其中一家。10月10日中午,和其他幾名員工一樣,在搬運這些幾十斤重的鉛蓄電池時,張林并沒有穿戴任何防護工具,看上去就像處理其他日常廢品一樣輕松。
但當談及如何處理電池里的溶液時,張林的臉上立刻變得有些嚴肅起來。“這東西有毒,里面有硫酸。”他說。
在張林收到的電動車鉛蓄電池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不知道何時已倒掉溶液的電池,傾倒地點也未知;另一種則維持原狀,里面溶液仍在。
在電池回收市場里,倒掉溶液的電池比有溶液的電池更受歡迎。原因在于——市場認為鉛蓄電池的溶液沒有回收價值,從回收價格上來說,每斤倒掉溶液的電池,足足比有溶液的貴1元錢,即4元/斤。
對于那些體內仍有溶液的鉛蓄電池,張林告訴記者,他們的做法是直接倒入廁所,最后排入下水道,以減輕電池在運送過程中的重量。在鉛蓄電池內部,普遍約有74%的鉛和20%的硫酸。這兩樣物質都對生態環境具有重大影響。
在鉛蓄電池中,經過長期與硫酸的化學反應,導致倒掉的溶液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鉛。重金屬鉛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并在體內積蓄,在體內積累到一定量后會對人體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