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規模來看,從去年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占全球近70%,全球動力電池前10家,中國占據7家,產業規模全球領先。”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高級顧問、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方建華如是說。
在動力電池市場需求的良好預期下,動力電池領域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數據統計,上半年鋰離子電池行業相關項目投資額超過1200億元。規模的擴張,同時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介紹,“電池能量密度在近5年中幾乎年均提升10%以上,現在很多龍頭企業產業化規模生產的電池能量密度已經在180Wh/kg、200Wh/kg甚至接近220Wh/kg。”
雖然動力電池成投資沃土,但在這輪資本熱潮中還需保持冷靜。“目前動力電池行業投資火熱,很多資金想進入,但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背后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表示。
楊裕生直言,“目前動力電池企業存在著較大的庫存,行業存在著產能過剩問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動力電池的產量累計達到了31.5Gwh,而各種新能源汽車的裝機量僅為14.7Gwh左右。
“此外去年底動力電池規范中提高產能門檻,也促使大批動力電池企業擴張產能,預計今年底,動力電池整體產能有望達到228Gwh,比去年增長125%,將進一步造成行業產能的嚴重過剩。”劉彥龍擔憂道。
產能擴張帶來的直接影響則是利潤壓縮。在買方市場下,行業競爭激烈,“很多企業不得不壓價銷售,這種資金壓力超出了整個行業的承受水平,勢必會引發嚴重后果。”劉彥龍進一步表示。此外,今年以來動力電池行業受兩頭擠壓——一頭是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整車廠最直接的降成本途徑是降低動力電池的采購成本;一頭是上游材料碳酸鋰、鈷原料價格持續看漲,利潤空間正在一點點被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