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悄然而至,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過多年的孕育和發展,有了巨大的進步,補貼依賴性逐步降低,技術水平逐步提升,整個行業正向著更健康有序的方向邁進。
業內有消息稱,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BMS市場容量將達170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也吸引了無數企業爭搶這份“大蛋糕”。BMS是動力電池的“大腦”,經營管理、維護、監控電池各個模塊,肩負著防止電池過充過放電、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幫助電池正常運行的重任。作為銜接電池組、整車系統和電機的重要紐帶,電池管理系統BMS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MS是動力電池組的核心技術,也是整車企業最為關注的環節。
筆者就我國BMS市場現狀與趨勢進行了分析,力爭找到未來BMS市場發展方向與行業規律。
電池廠自營BMS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通過整理2017年1-11月裝機量數據,找到目前在產的1391款不同車型,查看其對應的BMS企業。我國BMS企業大體分為4種類型:電池廠自營BMS、第三方BMS、“BMS+PACK”模式和整車廠自營BMS。通過研究分析如下:
1.電池廠自營BMS:這類屬于電池廠自己經營BMS業務,裝配給電池廠自產的電池。總車型中該類占比48%,有674款車型,是目前BMS市場的主力。目前國內第一梯隊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中信國安盟固利、國軒高科、微宏動力等均有涉足,掌握整套核心技術優勢,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電池廠自營BMS業務,首先,能及時檢測出電池的性能和存在的問題,從而迅速地調整電池生產各環節,提高電池性能;再次,電池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電池各項指標與性能,有利于建立更高效的BMS系統;第三,電池廠自營BMS可以更好地控制BMS成本,極大地增加電池產品的競爭力。總而言之,電池廠自營BMS是非常“聰明”的選擇。
2.第三方BMS:這類BMS企業單獨經營BMS業務。總車型中該類占比36%,有499款車型,代表企業有東莞鉅威動力、惠州市億能電子、深圳科列技術等企業。
“術業有專攻”,BMS技術壁壘較高,獨立并有一定經驗資質的BMS企業在市場中專業性強,值得信賴,和車廠維持著非常穩定的合作關系,市場份額也比較穩定。
3.“BMS+PACK”模式,這類BMS企業既經營BMS業務又經營PACK業務。總車型中該類占比10%,有134款車型,南京創源天地、北京普萊德均有涉足。
對PACK企業而言,根據整車廠提出的要求,通過BMS把控動力電池性能,得到更及時的反饋信息后優化PACK是其拓展BMS業務的初衷。當PACK的定制屬性經過BMS的高技術壁壘加成,會使其能更好地滿足整車廠對BMS的需求。
4.整車廠自營BMS:這類屬于車廠自己經營的BMS業務,裝配給車廠自身。總車型中該類占比5%,有64款車型,以比亞迪、北京新能源、中通客車為代表的企業,均對BMS進行研發,除了掌握核心技術外,在成本方面較其他企業也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整車企業一般對電芯的參與較少,主要都是通過兼購、并購、戰略合作等方面進入,而BMS是這些企業重點考慮的因素。想把整車BMS延伸到電池BMS,是整車企業掌握BMS主動權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