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裝車進程不斷提速,不少車企公布最新上車時間表。近日,東風奕派對外表示,東風固態電池將于2026年搭載上車,其電池能量密度將達到350Wh/kg,車輛續航預計超過1000公里,-30℃里程達成率70%以上。
“長安將加速推出以金鐘罩全固態電池為代表的下一代電池,并將在2025年底實現固態電池功能樣車首發。”長安汽車也宣布,將在2027年推進全固態電池逐步量產。其金鐘罩電池能量密度預計可達400Wh/kg,車輛續航能力或超1500公里。
另外,近期上汽集團宣布,將在其MG品牌旗下售價僅10萬元的純電車型MG4上,搭載新型半固態電池。據稱,該電池已將電解液含量已降至5%,電池能量密度可達400Wh/kg,并支持12分鐘快速充電續航400公里,循環壽命較傳統電池提升超過30%。
未來幾年固態電池裝車將迎來爆發。據業內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將增長至614GWh,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100億元。固態電池的快速發展,有望帶來鋰電池產業鏈的全面更新,以及材料價值量的大幅提升,對高性能銅箔的需求也將水漲船高。
01
適配高性能固態電池
作為業內公認的下一代技術,固態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突出特性,其顛覆性優勢與明確的產業化趨勢已形成全球共識。
“固態電池對銅箔材料的需求,呈現高性能化、定制化的趨勢,以滿足其結構適配性、耐高溫高壓性能、?輕量化與安全性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比如,固態電池用銅箔需具備多孔、霧化等特殊結構,以抑制鋰枝晶生長,提升固態電池安全性和循環壽命。
鋰電銅箔行業具有原材料成本高、資產重、工藝控制要求高等特征。據招商證券統計,2024年中國鋰電銅箔出貨量達69萬噸,同比增長28%,占全球市場將近八成,相較于鋰電池中游其它環節,銅箔行業的集中度偏低,CR4不到50%。固態電池的發展,將會對銅箔技術發展和市場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從技術迭代的趨勢來看,鋰電銅箔未來將進一步加快向輕薄化、高強度化的方向發展。據業內人士分析,其主要是“配合新硅碳推出高抗拉產品,配合固態電池推出多孔銅箔、霧化銅箔、芯箔等,高端鋰電產品可能逐步體現出差異和分化”。
當前固態電池正逐步從實驗室階段到量產驗證階段發展,業內的一致判斷是,2027年行業實現固態電池示范性上車。此外,低空、機器人、AI等新興應用場景,將會快速打開固態電池市場空間,產業化落地有望提速。據業內預測,2025年-2030年銅箔需求年增長率將超過20%,高端產品加工費存在上漲空間。
02
抓住新的市場機遇
面對固態電池帶來的市場機遇,包括諾德股份、嘉元科技、德福科技、寶明科技、海亮股份等在內的眾多銅箔廠商,都在積極布局開發固態電池專用銅箔、復合銅箔等前沿產品,加快高性能銅箔的研發和制造。
近期,嘉元科技在互動平臺表示,該公司已開發出了高比表面拓界銅箔、雙面鍍鎳銅箔等產品,解決固態電池負極集流體的界面接觸和耐腐蝕問題,提升電池性能,基本滿足所有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的需求。
據介紹,目前嘉元科技用于固態電池的相關銅箔產品,已向多家企業送樣測試,并取得階段性成果,2025年其固態電池銅箔出貨量預計為100噸左右,約占該公司整體出貨量的1‰。除批量供貨與測試送樣客戶外,嘉元科技還與多家客戶達成戰略協議,共同開發下一代固態電池用銅箔產品。
針對固態電池材料領域,諾德股份透露,其早在2018年就成功研發多孔銅箔,孔徑范圍為30微米至120微米,開孔率達20%至70%。2024年該公司又推出固態電池用耐高溫電解銅箔、固態電池用多孔銅箔等產品,并與多家研發和生產固態電池的廠商保持研發交流與合作,已送樣給下游客戶。
“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極薄高抗拉強度銅箔、霧化銅箔等產品,可作為半/全固態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應用的解決方案,終端可應用于對能量密度要求高的無人機領域。”德福科技表示,目前該公司無人機領域用銅箔已實現批量供應出貨。
據德福科技介紹,其客戶中就半固態(凝聚態)和全固態電池解決方案,會適配不同的鋰電負極集流體。目前該公司鋰電銅箔解決方案不僅限于單一的銅金屬,以及多孔或微孔的物理狀態;霧化銅箔、多孔銅箔、芯箔等是其開發的新產品。
此外,寶明科技表示,該公司開發出的新一代鋰電復合銅箔,在硅碳負極及固態電池的應用上具有更好的性能優勢,并通過多家知名客戶的驗證和認可。海亮股份透露,其子公司甘肅海亮已布局固態電池用銅箔,公司已就鍍鎳銅箔、合金箔、表面涂層銅箔等新產品,與多家客戶開展聯合研發、試產送樣工作。
作為一種重要的負極集流體材料,銅箔的性能直接影響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核心指標,其市場需求有望在未來幾年迎來快速增長。業內機構指出,在固態電池銅箔領域布局較為完善、驗證進展較快的企業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