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您如何看待未來五年電池制造產業的變化?自動化將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先導集團董事長王燕清:我們正經歷三大關鍵轉變。首先,電池技術正在多元化發展——固態電池應用于高端領域,磷酸鐵鋰和鈉離子電池則服務于成本敏感市場。其次,電池生產正在區域化發展,歐美正構建本地化供應鏈,而東南亞則憑借成本優勢加速崛起。最后,自動化也在升級,不再僅是機械化,而是走向真正的“智能制造”。
令人激動的是,AI 與數字孿生技術正全面重塑生產車間。產線不再是單一的自動化設備,而是具備自我學習和自我優化能力的系統。未來的制造強者,將不僅僅是技術先進的企業,更是那些能將智能嵌入全流程的企業。
02
在電池生產自動化領域,先導有哪些顯著優勢?
先導集團董事長王燕清:我們有三大核心競爭力。
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不僅提供單機設備,而是提供從前段到后段、涵蓋智能物流與智能工廠平臺的一站式服務,實現流程無縫銜接與統一責任管理。
持續的技術創新
我們高度重視研發,致力于提升精度與穩定性,深入融合AI與數字孿生技術,實時優化生產流程。
豐富的全球項目經驗
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已有數百條成功產線,積累了強大的交付與售后服務能力,能夠幫助客戶在長期內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
03
在鋰電及下一代電池制造領域,先導在哪些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
先導集團董事長王燕清:目前,我們在多個方向上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其中,全固態電池制造裝備是我們重點突破方向,涵蓋從極片制備到高壓化成分容的全線工藝設備,并支持多種電池體系,具備從中試到量產的可拓展性。
此外,先導的高速卷繞與疊片技術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目前先導推出的Z”型切疊一體機,整機效率可達0.075s/pcs,精度卓越。
更值得一提的是,先導還打造了模塊化架構設計,使產線能夠迅速適配不同類型的電池產品。這種靈活性對于技術快速迭代的行業至關重要,也讓客戶的投資更具前瞻性。
04
在智能制造方面,先導如何實現AI與數字化的生產落地?
先導集團董事長王燕清:我們目前已經突破傳統自動化,邁向真正的智能制造。先導推出的AI 視覺檢測系統能有效替代人工檢驗,憑借深度學習識別出人眼難以察覺的缺陷,大幅提升質量控制水平。
而我們的預測性維護系統能實時監測設備狀態,預測設備故障并提前告警,顯著降低非計劃停機風險。
此外,數字孿生技術更是帶來了顛覆性改變——可以在虛擬環境中模擬整條產線,提升開發效率,實現遠程故障診斷與協同優化。
結合我們的智能工廠平臺,打造出“數據流+物流”協同的無人化產線,全面提升效率、質量與成本控制能力。
05
面對歐美地區加速本地化供應鏈建設,先導如何響應?
先導集團董事長王燕清:我們將“本地化”視為戰略機遇。目前先導已在全球設有60多個服務中心,并在歐美重點區域投入大量資源,提供本地化的技術支持、備件保障與工程服務。
此外,我們通過建立“全球供應+本地采購”的混合體系,有效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同時縮短交付周期。
先導的設備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本地化適配,滿足不同國家的認證標準。同時,我們也將全球經驗帶到區域項目中,助力客戶快速建成高效產線。
能源轉型既是扎根本土的實踐探索,更是凝聚全球智慧的共同使命。先導正是將兩者有機融合,幫助客戶在變局中抓住先機。
原文鏈接:LEAD's Yanqing Wang on AI, Digital Twins & the Future of Battery Manufacturing